您的位置:
首页
>>
学习研究
>>
理论研究
>>
正文
高校青年女教职工队伍建设路径探索
2012-12-14 浏览量:923

高校青年女教职工队伍建设路径探索

(四川大学 林 红 邓觉新 舒 宁)

高校青年女教职工基本特点

中国高校四十五岁以下统称青年教职工,一般约占学校总人数70%,其中女性约占一半,为教职工总数35%左右,她们是重要的教学科研管理力量。是国家和学校的宝贵财富,作者以四川大学为例,对其进行调研分析其基本特点大致如下:

一、高校青年女教职工都受过良好教育,事业心强,学历层次高,普遍具有硕博士学位。尤其在重点大学,90%具有硕士以上学历,其中博士占到50%;她们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强,普遍从事两门以上专业课程,兼有科研任务者占总数的40%;青年女教师性格坚强,甘于寂寞清贫、潜心学问、热心教育事业,有着崇高理想抱负和学术追求。

二、她们成才过程较长,有着漫长、艰辛的拼搏经历,大龄女性较多,存在解决好个人及家庭问题难现象。完成学业:硕士普遍26岁、博士28以上,博士后年龄更大,这与女性生理及心理成熟期较早形成极为强烈反差,很容易耽误最佳恋爱婚育期。医学证明女性最佳初育年龄段为20至24岁,社会平均数为22岁。而她们要比社会平均值高出5岁以上。以川大为例,她们进校时未婚比例高达85%,已婚13%,已育仅为2%(女博士)。

高校普遍存在“剩女”现象。其原因:一是高学历女性求偶可配率极低;二是男大女小是社会求偶共识,她们年龄已不具优势;三是社会习俗及审美陋习,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,男性较重外表轻内涵,好气质不如好相貌,不少青年女教师为事业打拼错过了最佳婚育年龄段。尤其大龄者因选择面 窄,或“宁缺勿滥”期望值高相亲成功率低。

她们中已婚者幸福指数也呈两级分化,婚姻质量不容乐观,家庭破裂呈上升趋势,离婚率逐年攀高。为此,高校单身女、独身女及单亲家庭现象较为突出。此外还出现为事业放弃生育的“丁克家庭”。

高校青年女教职工普遍存在的问题

一、女青年教师进一步深造、提高学术造诣面临诸多困难,较男青年所面临困难更多、机遇更少。一是个人问题会耗费极大精力,必须正视择偶、组建家庭及生育等;二是由于妊娠及生产过程较长,小孩入学前较男青年耽误较多,而丧制更多学术机会,进修培训较少。根据调查,三十岁年龄段女青年参加学术活动、承担科研项目比例仅为同类男性的62%,接受进修培训的机率为68%。

教学、科研相辅相成,缺乏科研锻炼,教师很难提高学术水平。青年教师常满负荷教学,周课时数多于中老年,科研量却远低于教学量。青年人科研少原因:一是资历浅、经验不足,难融入高水平科研攻关学术团队;二是学术影响小,不易争取到科研课题和经费。而其中女青年受工作、家庭双重压力,做女儿、妻子、母亲的责任,分身乏术,难有更多精力投入科研。据不完全统计,在尽女性天职与事业所花精力比例为4:6。与男青年相比弱势明显,科研投入精力要少40%。

二、她们健康状况堪忧。根据川大女工委调查显示,三十岁以下年龄段健康指数为社会平均值的87%,三十至三十五岁为85%,三十五至四十岁仅为74%(四十岁以上开始逐渐好转);常见疾病及妇科疾病患病率为7%,明显高于社会平均值(5%),处于亚健康状态者达到了22%;总体健康评价为社会中下水平。其原因:一是工作、生活心理压力重;二是伏案工作时间长,缺乏体育锻炼;三是脑力劳动无规律,如熬夜造成的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等。

三、她们职称较低、收入微薄。据成都地区高校调查,四十岁以下女教职工职称分布:助教占34%、讲师41%、副教授18%、教授7%;收入:助教2800元/月、讲师3400元/月、副教授4200元/月、教授5000元/月。女青年大多属于中下职称,月收入3000元左右,与同期毕业的社会女职工相比,平均要低1500余元。面对城市高生活水准,要养育子女、赡养老人,更难购买住房或改善居住。虽收入微薄,她们却有比常人有更高期望值,如舍得对子女教育高投入,普遍占到家庭收入30%。她们也具有现代女性爱美特点,舍得花钱追求女性美的所有元素,其支出一般要占总收入15%,结果更使其生活窘迫。

四、她们进入事业颠峰困难。高校教师进入了国家人才金字塔,她们却多数停留在中低部以川大为例:男女副高以上职称比例为6.8﹕3.2;男女校、处级干部数量比例为7.7﹕2.3;青年女教师副高以上职称在整个青工中仅为36%。全校十三位两院院士及六位杰出教授全为男性,三十一位及讲座教授仅有3位女性,34位教育部杰出青年中也仅有2位女性。原因是面临双重压力,家庭责任远远大于男性,成就事业颠峰要克服极大障碍、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。

五、青年女教师“育人”潜力远没有发挥出来。在今年7月召开的“全国教育工作会议”上,温家宝总理强调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和使命感,教书育人被提到重要的战略高度。

高校思政教师和辅导员队伍中,青年女性高达60%以上。以川大为例,所评选的“十佳辅导员”,女性就有七人。女教职工“育人”有得天独厚的优势,其特有的细腻、温柔和母爱,极高的情商与学生有着天然联系,更能心灵沟通,这些“育人”潜在优势还发挥不够。

六、女青年教师流失现象。一是发达地区(含国外)有针对性地挖走优秀高端人才;二是因婚姻家庭原因随男方异动;三是不满意学校低待遇跳槽、离职,在中西部高校更为明显。但相比男性较为稳定,流失现象要少,这与女性热爱学校环境,喜欢稳定职业有关。

七、“剩女”现象严重。大龄女青年教师非常优秀,其中不乏拔尖人才。她们事业成功,内心却充满辛酸、孤独,已严重困扰其个人生活,并阻碍着事业的进一步提升。

高校关心青年女教职工基本情况

青年女性精英群体必将涌现出学术大师级、学科带头人等高端杰出人才。目前高校关心她们普遍做法:

一、事业上。首先提供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、建立健全青年教学、科研基金奖励措施;二是为青年教职工做好个人事业发展规划,提供定期进修培训机会;三是大力开展老中青结合的“传帮带”及导师帮扶制度;四是普遍建立有破格提拔及晋升职称制度;五是有吸引海归人才鼓励政策,实行科研资金启动计划;六是设立青年科技攻关专项课题及科研经费支助政策。也有学校专门考虑女性特点,为她们预留专项名额,将培训进修计划交由本人自行安排,但鲜有针对青年女教职工的倾斜措施。

二、在家庭生活及个人问题上。女青年教职工一般以未婚未育、已婚已育划线,大至分为三十岁以下和三十以上两大类。她们需求各有不同,前者极需解决个人问题,尽快安定下来进入教师角色;后者需要处理好家庭子女困难、改善居住、提高学术水平及争取科研课题。

高校对她们的保障程度要高于社会女白领阶层。首先能够保障其充分享有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》等规定的合法权益。但法律仅是权益最低保障,青年女教职工属高端人才中特殊群体,却难以获得更多社会关怀和照顾。也有学校专门给予特殊照顾,如提供生育补贴、较法定更长的哺乳假等。有的特别关心女教职工健康,如四川大学除为其购买补充医疗保险外,还在定期体检中专门安排妇科检查。但高校受财力所限,对她们重视程度、特殊照顾尚有不足,尤其理工科院校,因人数少、呼声小,其照顾程度较低。至于普遍存在的女青年大龄问题,学校更显得无能为力。

深入做好青年女教职工工作的建议及路径探索

一、制定女青年教职工队伍建设整体规划和专项政策。一是根据不同年龄段予以政策倾斜、特殊照顾。如婚育休假期,要保留她们不低于男性的平等学术待遇,给她们自主安排深造提高的权利;在事业上升期,提供相对男性更宽松的治学条件,职称评定及破格晋升必须考虑女性社会贡献因素;在事业成熟期,一是学术梯队建设充分体现男女平等,明确科研及经费划拨份额比例。二是教师培训规划要针对女性思维及心理活动特点,提高她们综合素质。如充分发挥女性细腻、赋有感性色彩的形象思维能力时(在“育人”中体现最为充分),可对其强化逻辑思维训练,有利于提高她们理性处理教学科研的能力。

二、制定优秀女青年教师重点栽培计划,建立她们个人事业发展跟踪制度。跟踪在于及时发现人才,帮助“纠偏”排忧解难。要打破大锅饭,鼓励竞争、重奖优秀。要瞄准学科发展最前沿,努力发掘高端青年女性拔尖人才进入学校大师级重点栽培范围。尤其要关注支持高水平、研究型“211”、“985”高校的女青年教师,将来必定产生一些科学家和学术大师。要为高校女教师创造更宽松、自由的学术环境,对国内女教师实行外培计划,以拓宽学术视野。总之,要坚持统一与特殊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原则,按精英培养、通识培养及专才培养等不同模式提供多种发展机遇,使每位青年女教职工都能各尽其长、各得其所。

三、合理配置青年女教职工教学、科研工作量,促成全面发展。一是早开课题、早搞科研有利于教学,有利于成长。女青年教师教学任务偏重现象应当纠正,地方院校以八二开、重点高校以六四开为宜,这对提高女青年学术水平尤显重要。学校要为她们在争取项目、开题调研、使用图书实验设备、撰写论文、参加学术会议等各方面提供便利条件;二是必须设立优秀女青年教职工专项科研基金,要有足够资源吸引并鼓励她们在这个平台上创新发展。

四、创造良好工作、生活环境,留住优秀女青年教职工。要重视女青年教职工流失现象。“事业留人、待遇留人、感情留人”,更要做好环境留人。要创造最佳的做学问环境、优美的校园环境、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、舒适的家庭生活环境和良好的子女教育环境。

工会在关心青年女教职工方面大有作为。高校工会应当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级女工组织,在校内努力争取话语权,通过工会平台维护女青年教职工权益,通过开展活动提高其素质。在业务技能方面:1、开展普通话教学、电子教案制作、授课艺术、计算机操作技能、双语教学比赛等。2、开展拓宽女青年视野的各种知识讲座,举办女青年教学、科研论坛等。3、开展“一帮一”结对子、“传帮带”活动。4、举行教书育人活动:设立优秀“育人”基金及奖项,制定教师育人规范、指标并计入个人工作量。发挥女青年教师优势,鼓励与学生交友谈心;开展评选育人先进、争做育人模范活动,举办女青年教书育人经验交流会;开展“关爱学生,奉献爱心”演讲和“我为学生送温暖” 活动。5、开展女青年教职工理想抱负讲座及征文活动,倡导女职工“自信、自立、自尊、自强”,宣传推广先进事迹,鼓励她们以事业为重,支持她们在工作中找到人生乐趣,成为创新型高级知识人才。

六、关爱青年女教职工,帮助她们实现美好人生。要把帮助大龄、离异及单亲女教职工解决个人问题、处理好家庭矛盾作为政府、妇联和工会的大事:1、摸底调查基本情况,按大龄、离异、单亲分类,建立个人及家庭情况档案(严格保护个人隐私),便于跟踪服务和针对性强的帮助;2、政府、妇联及工会出面建立常态化正规相亲交友联谊网络,举办经常性联谊活动,把面放宽、向社会广泛推荐,为她们提供更广阔、更优质、更丰富的择偶面;3、帮助大龄女树立正确择偶观、及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,使她们尽可能把握机会,以气质、素质、成熟美及事业优势取胜;4、协助其考查、了解择偶入围对象情况,提供参考意见,有利于她们决策及婚后家庭质量;5、对离异、单亲者要给予更多关怀、多做实事好事,在住房分配等权益方面严禁歧视,帮助希望重建家庭者择偶,鼓励她们以乐观豁达心态面对生活。二是热情为青年女教职工塑造美好人生。工会及女工组织应大力开展身心健康、美容养颜、女性形体、家庭育儿等知识讲座,举办健身、健美训练和健康知识讲座等,组建有青年女性特色的业余文娱团体,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。

版权所有 © 2018-2025 四川大学工会 . 保留所有权利 . 技术支持:中科育科技
备案号:蜀icp备05006382号 地址: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